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今天是2025年04月16日,星期三,歡迎您訪問深圳建筑業協會官網

行業新聞

深圳主流媒體聚焦新洲紅樹碧道

信息來源: 深圳市政  信息提供日期:2022-08-04   瀏覽:671

近日,深圳廣電集團、深圳特區報/讀特、深圳商報/讀創等深圳市權威主流媒體,相繼報道了正式對市民開放的福田區首個都市碧道——新洲紅樹碧道。

01



7月21日,深圳廣電集團都市頻道《第一現場》欄目,以直播連線方式報道新洲紅樹碧道項目。

治理后的新洲河南段水更清岸更綠。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小虎 文/圖

“新洲南碧道相關工程陸續完工后,環境越來越好。”近日,一位福田居民在深圳論壇貼圖發帖說,近日看到新洲河南段的水環境提升工程進入收尾階段,沿河碧道開放,每天上下班騎行體驗比起以前好了很多,感到非常高興。網友點贊提到的“新洲南碧道”實名為“新洲紅樹碧道”,7月12日上午,記者騎行共享單車,歷時1個半小時往返體驗了1次。

 

上午9時許,記者沿新洲路西側輔道騎行,看到第一處建成開放的碧道景點是紫薇花園,臨河的小公園里有市民正跳著廣場舞。碧道臨河內測鋪設的是木板,外側為石板,路邊樹蔭下設置有靠背木椅,有大人正帶著小孩沿木板路散步,有的市民靠著欄桿觀河景,也有市民牽著繩遛狗。記者停留了幾分鐘,看見淺淺的碧綠河水中,有好幾群小魚在游走,不時還有飛鳥掠過水面。再往南走,就看見有一個頗具現代感設計的休息亭,后來看路牌才知是“浮浪亭”。
穿過濱河新洲立交后,記者沿新洲路輔路東側騎行,直到石廈西村邊才又見到“鉆”出地面的新洲河。從這里直到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除了配套的過街人行天橋、空中景觀廊道和少數河邊景點仍處于圍擋施工外,碧道騎行路面已全線貫通,網友曬出的貼圖也正是這一區間。
這里的沿河碧道,內側為步行道,外側為非機動車道,中間有景觀綠植花廊隔開,空中還架設有觀景廊橋,廊橋跟過街天橋相通。這樣的設計,實現了人車真正分流,散步觀景和騎行的市民各行其道,不僅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還滿足了市民休憩娛樂的生活需要。已完工的碧道,如網友所述較之前“更平整、更順暢”了。水景設計和配套便民設施也讓人眼前一亮,比如部分河岸內側利用地面高差設置的層疊花景、跨河橋梁下可供市民休閑的階梯平臺、福榮路隧道口廊橋下的智慧健身器材、新洲大廈旁兒童天地的兒童娛樂設施等等。
 騎行中,記者注意到一些景點及配套設施仍有工人忙碌,如市民表達的,要謝謝這些工人,是他們的辛勤付出,才使得我們身邊的環境越來越好。目前,新洲河南段提升工程已近尾聲,而北段部分區間從6月24日起開始圍擋施工。有老市民說,新洲河曾是福田中心區的一道“疤”,早些年河水黑臭,沿岸更無景觀可言,經過多次治理后,才有今天的水清岸綠。




新洲河流域水環境提升工程—景觀提升工程(示范段)將碧道建設與海綿城市建設、水生態修復等有機結合起來。一是在水質方面實施溢流污染控制、水動力強化、河道內循環系統等,進一步提升河流水質;二是在堅持生態保護和自然修復的前提下,同時通過慢行系統打造、景觀節點設置、濱水空間營造等,為市民朋友提供更多的親水樂水空間,實現與北部山林生態系統和南部海灣生態系統聯通,打造“綠色生態、活力生機、休閑生活、文化生趣、人水共生”的都市碧道典范。截至目前,該項目工程總體進度已完成98%,地面部分已全部完成并開放,橋梁與人行棧道計劃7月16日開放,沙地、驛站、書吧等區域計劃7月30日完成并開放。

 

 

03

 

7月18日 深圳特區報 A7版半版

“如果小跑起來,5分鐘可走完。若是放慢腳步,蹲下身來親近一花一草、一蟲一鳥,那是千百次都不夠的。”市民許小玲說。

 

空中棧橋開放后的新洲紅樹碧道,顯露了她真實的高人氣。作為廣東“萬里碧道”、深圳“千里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洲紅樹碧道率先打造福田區首條都市型碧道,新洲河兩岸成為一條生機勃勃的線性公園和一條親水樂水的健康步道。

 

        

新洲紅樹碧道水清、岸綠、景美。周紅聲 攝

 

打造福田區首條都市型碧道

沿新洲河北環大道至河口,新洲紅樹碧道規劃全長約7.8公里。目前,深南大道至河口段,長約6公里已向市民開放。

 

得知示范段空中棧橋正式開放的消息后,喜歡步行的市民老胡立即到碧道上體驗一番。一路走、一路拍,他在微博上曬了很多照片,還寫上:又有了一個休閑和鍛煉的好去處,新洲河清理疏通干凈了,碧道中有多條跨新洲河的環形天橋,還有步行道和橡膠跑道,兩邊種滿了鮮花,一點小雨灑在花朵上,生機勃勃。

 

漫步新洲紅樹碧道,一邊是波光粼粼的河道,一邊是樹的海洋、花的世界,處處都是風景,仿佛行走在一幅畫中。碧道上三三兩兩騎行或散步的游客,有說有笑,洋溢著幸福感。這條可走、可跑、可騎的林蔭碧道,給都市快節奏的生活增加了“慢”下來的體驗,成為步行者樂園。

 

作為穿城而過的都市型碧道,除了自身得天獨厚的水域生態風光,新洲紅樹碧道良好的規劃設計、配套建設,才共同營造出愜意的步行體驗。遵照《深圳市碧道試點建設階段規劃設計指引》實施,項目落實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態廊道、秀美的休閑綠道、綠色的產業廊道和獨特的文化驛道”五道一體的建設要求,高標準打造福田區首條都市型碧道。

 

碧道圍繞生活、生趣、生境、生機四個段落,進行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很多細節都體現了用心。比如昔日新洲河“三面光”的硬質河道斷面將有機地改造為由生態砌塊、仿木樁、旁路濕地等設施組成的生態化駁岸;沿河鋪裝及綠化品質進一步升級,數十種植物有機搭配,妝點新洲河沿線駁岸及步道;打造河道濱水空間,改善河流的休閑娛樂、親水平臺等設施,增進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提升人居環境。

水清、岸綠、景美,新洲紅樹碧道示范段新增約3萬平方米綠道空間、1.5公里空中棧道、5座人行天橋、10余處休閑運動設施等,串聯起沿河周邊社區公園、口袋公園,既為周邊居民提供一個嶄新的親水樂水知水休閑好去處,也進一步滿足周邊居民通行等功能化需求,努力打造“綠色生態、活力生機、休閑生活、文化生趣、人水共生”的都市型碧道典范。

 

 

一條生態綠廊成為市民的“幸福道”

紫花馬纓丹、金紅羽狼尾草、垂枝紫花簕杜鵑等數十種花草,在新洲河兩岸隨風搖曳。每到傍晚或周末,集親水河道、戲水汀步、親水步道、林蔭綠道、沿河驛站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新洲紅樹碧道,就成為市民游客的“打卡點”。

 

眼前的美景,其實來得并不容易。

新洲河位于福田中心區,數年前新洲河的水質還令人堪憂,長約1.72公里的黑臭水體段,被市民稱之為僵死的“黑泥鰍”。近年來,福田區對新洲河采取了河道清淤、生態補水、雨污分流、凈口行動等整治措施,如今新洲河水質達到IV類水,實現了“長治久清”,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

 

污水治理的生態基底基本完成,水清岸綠景美成為更高追求。2020年10月,由福田區水務局主持牽頭,新洲紅樹碧道正式開工建設。為有源頭活水來,項目采用溢流污染控制、水質生態凈化、水動力強化、河水內循環等措施,進一步提升新洲河水質。比如新增的水動力強化,在沿線多處形成瀑布水景的同時,提升了水體溶解氧含量,強化了河口段的水體循環。

 

既要治水,也要融城。一座棧橋,暢連“你我他”。新洲河沿線的人行系統之前被廣深高速、福榮路、益田橫街、福強路等節點阻斷,沿河有多處跨河車行道,慢行系統存在繞行隧道、被紅綠燈打斷的問題。新洲紅樹碧道項目,在不影響現有交通的基礎上,通過沿河架設空中棧橋連接斷點、串聯東西南北,形成連續的環河體驗序列空間,實現了兩岸慢行系統的有效貫穿,一路上有懸橋聽瀑、依水觀城、碧水云橋、茂林歸海等節點等你來打卡。

 

空中棧橋全長約1.5公里,其中新洲路人行天橋橫跨新洲河和新洲路,連接新洲路兩側,為眾孚小學、新洲村居民提供出行方便,同時,新洲路高峰期擁堵的情況將得到有效緩解。福強路人行天橋聯通福強路南北,婦幼保健院側的出行將更加便捷。另外,福強路跨河橋、碧水云橋、落葉橋這“三座跨河橋”,分別為新洲路西側居民到陽基廣場、電信大樓,保稅區居民到紅樹林公園提供便捷。沿河健身器材、競速跑道、環形跑道、兒童天地、書吧驛站等體育休閑設施,讓周邊居民切身體會到碧道建設的“治水融城”。

 

李女士在碧道開放后,經常去跑步、散步。細心的她發現碧道兩邊有不少美好的涂鴉,以紅樹林生態為素材,道盡新洲河入海口兩側紅樹林的特色。她說,在市中心居然有這么美麗的一條碧道,對于深圳、福田的居民來說,這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人水共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我在新洲河邊上住了好些年,自從新洲河得到有效治理后,再也不像以前臭水溝一樣臭氣熏天,河水變清了,生態變好了,許多小鳥在這里棲息繁衍。碧道開放后,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游覽,相信以后一定會越來越漂亮,吸引更多人前來打卡。”市民張女士親身感受新洲河的巨大變化。

 

福田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同于森林綠道,都市型碧道不僅注重保護串聯自然、歷史文化資源,為居民提供游憩和交往空間,而且通過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以水為主線,強調以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為基礎,優化城市的生產、生活、生態格局。新洲紅樹碧道通過推進治水、治城、治產相結合,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洲紅樹碧道不僅讓新洲河重新走入深圳市民的生活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到最公平的生態“福利”,也正成為福田區嶄新的“生態名片”,在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等方面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悉,新洲紅樹碧道項目已納入福田區2022年“一榜三令”高效執行機制榜單任務,當前深南大道以南段已經開放使用,碧道全程計劃于2022年底完工,屆時將實現與北部山林生態系統和南部海灣生態系統聯通,形成通山達海的山海綠廊。(圖片來源:攝影記者 周紅聲)

 

 

來源:深圳特區報

 

04

 

 

7月30日 深圳特區報 頭版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小虎

近日,新洲紅樹碧道示范段試開放,立即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漫步其中,一邊是波光粼粼的河道,一邊是樹的海洋、花的世界,仿佛置身畫中。

 

項目施工技術負責人張建志告訴記者,示范段建設難度大,其中特色景觀碧水云橋沿河地下樁基施工需“見縫插針”,避開燃氣、光纖通信等管道,加上橋是云朵造型,屬于異形結構。“無論設計和施工,都要像搭積木一樣,先在工廠把建筑構件做成不同形狀,并編好號,再運到現場一個個拼上去,光結構拼裝就拼了5個月。”

 

無獨有偶,沿河空中廊道的單體單柱同樣需要避開地下管網。“前期項目部拿到管線地勘圖及樁基設計圖后,安排專人現場進行坐標復測,確定是否存在偏差,再將樁基坐標圖與地下管線做碰撞分析,發現問題后及時反饋調整。”項目指揮長任海崗說。

 

針對市民關心的碧道地面鋪設問題,項目現場經理余江龍介紹,廊橋地面使用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地坪涂料,表面有凹凸小顆粒,摩擦力較大,可防雨天行走時打滑。廊橋下的人行道地磚使用花崗巖,相對透水磚等材料更耐用。“地磚鋪裝的標準要求很嚴格,磚縫寬度需控制在2毫米至3毫米,這樣更美觀也更平整。”

 

目前,每晚7點半,示范段廊橋準時亮燈。為方便推嬰兒車和坐輪椅的市民,沿河廊道還設置有兩處坡道和5臺電梯。“現在已加裝完成,不過還需等待最后驗收移交后開通。”余江龍說。

 

 

 

05

 

8月2日 深圳商報讀創

 

,時長01:05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董思

近日,新洲紅樹碧道示范段試開放。作為廣東“萬里碧道”、深圳“千里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洲紅樹碧道率先打造福田區首條都市型碧道,成為了福田區一張全新的“生態名片”。

 

漫步在新洲紅樹碧道示范段,清澈的新洲河蜿蜒而過,兩岸綠植蒼翠,游人悠然漫步,享受著碧水藍天的愜意時光。站在新洲河碧水云橋上,眺望遠處的平安大廈,充滿了都市的繁華氣韻。

 

“新洲紅樹碧道示范段建成之后,家門口增添了休閑娛樂好去處,增強了我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趙阿姨在新洲河畔生活了十多年,提起碧道建設立馬豎起了大拇指。

 

高標準打造新洲紅樹碧道典范

新洲河地處福田中心區。新洲河流域水環境提升工程,又名新洲紅樹碧道項目,沿新洲河北環大道至河口,碧道規劃全長約7.8公里。目前,深南大道至河口段,長約6公里已向市民開放。范圍為河口水閘至北環大道,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溢流污染控制、水動力強化、和慢行系統貫通、沿河景觀提升等。

 

新洲紅樹碧道設計以紅樹林生態保護為主題,秉承治水融城的理念,還原親水岸線,調蓄雨水,涵養水生態環境;并結合沿線人行系統,新建空中棧道、人行天橋、休閑運動設施等,串聯起沿河周邊社區公園、口袋公園。整個項目建成后將實現與北部山林生態系統和南部海灣生態系統聯通,形成通山達海的山海綠廊,成為“綠色生態、活力生機、休閑生活、文化生趣、人水共生”的都市碧道典范。

 

 

碧道圍繞生活、生趣、生境、生機四個段落,進行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很多細節都體現了用心。比如昔日新洲河“三面光”的硬質河道斷面將有機地改造為由生態砌塊、仿木樁、旁路濕地等設施組成的生態化駁岸;沿河鋪裝及綠化品質進一步升級,數十種植物有機搭配,妝點新洲河沿線駁岸及步道;打造河道濱水空間,改善河流的休閑娛樂、親水平臺等設施,增進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提升人居環境。

 

新洲紅樹碧道示范段新增約3萬平方米綠道空間、1.5公里空中棧道、5座人行天橋、10余處休閑運動設施等,串聯起沿河周邊社區公園、口袋公園,既為周邊居民提供一個嶄新的親水樂水知水休閑好去處,也進一步滿足周邊居民通行等功能化需求。

 

一磚一柱“繡”出生態綠廊

新洲紅樹碧道示范段中福民路至五洲賓館段、河口段至福民路(示范段)為特區建工集團承建,共約3.4公里。

 

特區建工集團以“繡花精神”精心打造懸橋聽瀑、依水觀城、碧水云橋、云中活力環、兒童天地、環形步道等亮點景觀。在工程建設中積極應用小微挖孔埋置預制管樁、MMA橋面鋪裝等新工藝,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改造升級后的新洲河,風景如畫,恰似一片綠洲橫臥在城市中央,將徹底改變新洲河“三面光”舊貌,進一步滿足了周邊居民交通出行、休憩娛樂等大眾化、功能化的需求。

 

”整個項目施工歷時21個月,期間克服了不少困難。“據新洲紅樹碧道示范段項目負責人介紹,碧水云橋是碧道示范段的特色景觀橋之一,也是施工難度最大的地方。在施工過程中,碧水云橋與沿河空中廊道都經歷了地下管網錯綜復雜,施工難度大等問題。

 

特別是,特色景觀碧水云橋由于河地下樁基施工需“見縫插針”,避開燃氣、光纖通信等管道,加上橋是云朵造型,屬于異形結構。“無論設計和施工,都要像搭積木一樣,先在工廠把建筑構件做成不同形狀,并編好號,再運到現場一個個拼上去,光結構拼裝就拼了5個月。”

 

另外,兼具景觀和凈水功能的旁路濕地,涉及河道施工,施工工序較多,基坑開挖較深,施工也較為困難。

 

即便施工過程遇到不少難題,但特區建工集團仍集智聚力、攻堅克難推進項目,為新洲河水環境提升作出了新的更大貢獻。

 

成為福田區一張全新的“生態名片”

碧一江春水,道兩岸風華。碧道是廣東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創新舉措,旨在以水為主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打造水碧岸美的生態廊道,讓其成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處。

近年來,深圳通過堅決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等一系列舉措,用4年多時間補齊40年水環境基礎設施欠賬,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多條河流從昔日“黑臭河”變為“清水河”,成為深圳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根據《深圳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20—2035年)》,2022年完成600公里碧道建設,2025年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設,2030年完成1000公里碧道品質提升,2035年實現全市域水產城共治,全面形成生態美麗河湖新格局。

 

新洲紅樹碧道恰是深圳碧道建設的一個縮影。新洲紅樹碧道以治水、城市、生產相結合的方式,建設了一個宜居、宜游的高品質居住環境,成為了福田區一張全新的“生態名片”。

 

生活在新洲河旁十多年的趙阿姨告訴記者,自從新洲河治理后,它不再是曾經臭氣熏天的臭水溝,如今水質清澈,生態環境改善。碧道開放后,云橋渡流水,碧草映清波,空中棧道曲折,兩岸繁花鋪就,前來散步的居民越來越多,讓大家更好的感受到了新洲河的活力。

 

讀創編輯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