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深圳建筑業協會 信息提供日期:2005-01-30 瀏覽:5204
去年獲得重大科技成果325項,其中近八成來自企業
【本報訊】(記者楊柳純實習生林曦)市科技和信息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市獲得重大科技成果325項,比上年增長20%,是我市歷史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最多的一年。這些成果大部分已經在深圳開花結果,成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新的增長點和亮點。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我市區域創新體系逐漸完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的可喜信號。
科技成果應用率超八成
細析我市去年的眾多科技成果,有兩大特點格外引人注目:一方面,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由企業研發出來的科技成果占當年總數的77%,特別是民營企業越來越重視技術創新,去年從民營企業中誕生出來的科技成果占總數的63%;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應用率保持在80%以上,反映了我市科技成果的研發已走上市場導向的軌道,比如,由深圳市雅昌藝術網有限公司研發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行情發布系統”,率先在國內建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數據庫、藝術家及作品數據庫、書畫印鑒數據庫、畫譜收錄書畫著錄數據庫等4大數據庫,并以此為基礎通過科學計算和概率統計方法生成一系列雅昌藝術市場指數,該系統為雅昌公司及其他分公司已帶來數千萬元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社會效益。
另一組數據,同樣顯示了深圳企業具有強勁的創新活力。深圳市去年專利申請量為14918件,其中企業專利申請為8210件,占全年專利申請總量的55%,尤其是我市電子通訊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專利申請中挑起了大梁,比如,專利申請大戶——華為去年申請專利超過2000件,其中85%以上為發明專利申請;中興通訊去年申請專利729項,發明專利申請為694項。
區域創新體系逐步完善
科技成果迭出的背后,是我市區域創新體系的逐漸完善。
去年1月,市委、市政府頒布了《關于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快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的,企業為主體,人才為核心,公共研發體系為平臺,輻射周邊、拓展海內外,官產學研資介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之后,我市又出臺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科技強省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提出了完善區域創新體系的具體措施。
根據這兩個文件精神,市科技主管部門全力推進了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首先,整合科技研發資金,提高了政府資金的管理水平。2004年度的專項資金嚴格按照新的辦法進行管理,通過專家評審、社會公示、政府決策,完善了科技計劃項目申請、評估、審批、立項、監管、驗收的科學管理體系。如今,科技投入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截至去年11月底落實和下達了財政資金4.3億元,其中貸款貼息經費4242萬元,標準資助經費1685萬元,配套經費3215萬元,科技計劃項目撥款經費5120萬元,工程中心和平臺資助2376萬元,軟科學資助150萬元。加上銀行科技貸款投入、各類風險投資機構投入以及引進外資投入,全社會的科技投入占同期GDP的2.9%,達到近100億元。第二,啟動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技中介機構。目前,全市市屬科研機構改革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另外,市科技中介同業公會已于去年底成立,同業公會將加強行業自率,促使中介機構提高服務水平,它將成為政府與科技中介之間的橋梁與紐帶。第三,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完善高新技術產業鏈。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一些新興產業正在興起,比如,數字視聽產業方面,以國家將深圳作為數字電視試點城市為契機,從數字電視標準研制,到數字電視發射設備;從高清晰度電視機,到數字電視機頂盒;從數字電視的地面傳播,到數字電視的有線傳輸,形成了一大批研發生產企業。有關部門正加大對我市高新技術產業鏈缺失環節的招商力度,成功引進日立環球硬盤存儲項目,項目總投資達5億美元,明年投產后將新增產值28億美元,并將吸引相關配套企業落戶我市。
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
創新,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動力所在,后勁所在。隨著區域創新體系的不斷完善,去年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繼續優質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去年前11個月,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為2886.42億元,同比增長41.23%;預計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3200億元,同比增長28.89%。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802.43億元。全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1639.78億元,占全部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比重為56.81%,比上年同期增長1個百分點。
我市高新技術龍頭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仍然保持著迅猛的發展勢頭。我市繼續加大對軟件產業的扶持力度,全年用于資助軟件產業的資金總額達1.39億元。2004年全市軟件產業總產值達912億元,其中軟件產值達360億元,同比增長19.60%;嵌入式軟件產值115.20%億元,同比增長19.96%,全年軟件出口達9.82億美元,同比增長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