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污www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永久

今天是2025年04月04日,星期五,歡迎您訪問深圳建筑業協會官網

企業動態

百米高空出奇跡-——超高層建筑守護者白寶軍

信息來源: 深圳建筑業協會  信息提供日期:2018-10-29   瀏覽:5770

【個人簡介】白寶軍,男,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2005年畢業于長安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入職中建三局南方公司,現任深圳經理部副總經理、華潤深圳灣國際商業中心項目經理。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天津117大廈、武漢綠地中心相信這些摩天大樓大家并不陌生。我國超高層建筑自改革開放以來已有30年歷史,一代代“三局人”如“云端舞者”在高空解決著世界超高層建造的難題。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華潤深圳灣國際商業中心項目經理——白寶軍就是這樣一位“超高層建筑守護者”。

 

 

筍尖銳意創新 再現“深圳速度”

位于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后海中心區華潤總部大廈,宛如秀麗挺拔的春筍于深圳灣畔破土而出,是深圳灣的新地標。作為一棟高達400米的超高建筑,自開工以來,最深樁錨基坑、最厚淤泥層、最大幅度筒體內收、最多樓層平面形式最難塔尖鋼構安裝與塔吊拆除等諸多技術難題,無不考驗著中建三局一線工匠們智慧。可以說,在華潤深圳灣國際商業中心項目工作時,白寶軍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

白寶軍早在2010年就開始接觸超高層施工,先后完成了212.3米的廈門第一棟超高層建筑——海峽交流中心,195米的廣州東部第一高樓——廣州松日總部大樓。

多年的摸爬滾打,讓他積累起豐富的超高層建造經驗,但就是這樣一個“老手”,在帶領他的團隊研究完天華潤總部大廈建造合同和設計圖紙后,卻變得少有的沉默。由于造型獨特、結構復雜,為了使“筍尖”依舊可以具有相對寬闊的使用面積,大樓需要在220米的高空結構內縮2.1米,傳統的施工平臺根本無法滿足施工要求。

面對困難和壓力,白寶軍白天帶領項目技術團隊翻圖紙、找資料,不停地推翻、求證;夜里與工程師討論著鋼構件加工和安裝的問題,他們一邊翻看著3D建筑模型,一邊飛速的展開頭腦風暴,探討著各種解決方案。在認真分析實際情況之后,白寶軍最終決定在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創新性地應用局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第二代可變、微凸支點、匣套型智能控制頂升模架體系。

“它就像一個‘空中變形金剛’,具有伸縮功能和自動咬合功能,”提起這個自重最大達1800噸、頂升能力3300噸的“巨無霸”,白寶軍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主樓核心筒在L48—L51層墻體分為8度傾斜,且核心筒剪力墻整個內收距離達到3.2米,現在市面上一般的普通模架難以實現大距離內收、斜面爬升的特殊要求,于是我們在設計頂模方案時,就進行了充分考慮。”白寶軍對頂模系統推崇有加。

2014年,白寶軍帶領項目團隊計劃在60天的時間里,運用1154吊次,2434條焊縫,將這個龐然大物組裝調試完成并投入使用,創造了全國同類型頂模安裝最快紀錄。

組裝完后,就是投入使用。“華潤總部大樓頂膜頂升期間,我們就成立了頂膜96小時精益小組,進行專項攻關。”白寶軍說,“首次頂升任務被安排在深秋的夜晚,我內心是既期待又忐忑,60名團隊成員,每個人臉上都難掩興奮與緊張。”通過前期的謹慎調試,白寶軍決定采用頂升5厘米即停機檢查。靜謐的后半夜,隨著轟轟的機器嗡鳴聲、閃爍的控制臺,頂升開始了。“1厘米、2厘米……”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5厘米。”“當第一個5厘米終于完成,我從未感覺到這短短5厘米是那么長。”白寶軍感嘆道。

在隨后的615個日日夜夜里,華潤頂模頂升73次,順利完成使命,依靠這個“巨無霸”,項目核心筒施工實現了“三天一個結構層”的快速爬升,完美再現“深圳速度”。

 

高空克難題 挑戰塔吊高空自解

在白寶軍的帶領下,400米高的華潤總部大廈正一天天由藍圖成長為現實,但需要解決的工程難題,也一個個撲面而來。比如,在338米的高空,如何將臂長30米、總重達58.3噸的塔吊平安、準確的放置到指定地點呢?

高空拆塔吊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在338米的高空讓錐形塔冠外懸挑無平臺環境下ZSL120動臂塔吊高空自解,這在國內還尚屬首例。擺在技術團隊面前的兩大難題讓每個人都時刻緊繃著神經:一是塔吊位置高,完全的室外人工拆除作業危險系數極大。二是塔吊重量大,相當于將近50輛小轎車掛在塔冠上。三是建筑結構特殊,華潤總部大廈呈圓錐形結構,導致塔吊基座無法布置在建筑內側,無法通過常規方法拆除大臂。

為安全、高效的做好本次拆除工作,白寶軍率領項目部提前3個月開始進行拆除策劃。通過采用BIM技術模擬分析和模型分析,經十余次反復論證,最終敲定塔吊及支撐系統采用組合拆除方案。“項目創新采用組合拆除的方案,是為了避免拆除塔吊時大臂與幕墻發生碰撞,并降低高空室外操作風險。”白寶軍介紹說。

為保證塔吊拆除安全性,項目制定了詳細的拆除計劃,予以內部公示及告知,并劃定了拆除警戒區域,作業期間禁止一切人員進入;其次,針對每日拆除作業內容,對拆除工人進行專項安全技術交底,并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安全旁站,確保萬無一失;通過技術深化,精確吊點位置,確保每次切割后的構件吊重在控制范圍內,剩余構件位移不超過10厘米。

2018年4月25日,隨著338米高空上的ZSL120塔吊最后一根主梁安全落地,南方公司華潤項目“春筍”的最后一臺塔吊拆除完畢,項目團隊在深圳灣畔創下一項新的全國記錄。“超前復雜的設計帶來極高的施工難度,但是我們攻克了”談及此次施工經歷,白寶軍總是春風滿面。

在華潤項目期間,他與團隊一起攻克“春筍”施工難題70余項,榮獲科技成果80余項,2項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信息即效率 深挖BIM技術潛能

工程開工以來,白寶軍就深知,沒有科技助力,光靠傳統的建筑模式,是不可能完成這個高難度建設任務的。為此,科技攻關工作成為了首要工作。

“項目在成立初,我們就進行了完整的BIM規劃,成立了以項目經理為總負責的總包管理團隊、機電BIM團隊、鋼構BIM團隊及幕墻團隊。總承包管理團隊BIM小組共8人,大量的軟件、硬件等投入已超過300萬元。”白寶軍回憶道。

項目伊始,他便帶領著工作小組采用BIM技術對建筑復雜部位進行深化設計,將設計模型向施工模型轉化,再進行各專業碰撞檢測,模型與圖紙核對錯漏檢查,設計模型深化優化。完成了對春筍斜墻爬升、錐形塔冠安裝的深化演示、對春筍雙曲線外立面幕墻的三維深化設計、對春筍頂模以及對整個鋼結構的深化建模等。目前,項目運用BIM技術可以對建造運營的全周期及關鍵施工技術進行深化設計。

此外,他還積極引進BIM管理平臺,組建以太光釬網、多層交換機、數據服務器構成的私有云文件存儲系統,引進以“廣聯云”為核心的BIM管理平臺,將現場質量、安全問題在模型上進行定位與追蹤,實現了各專業及系統的協同工作與信息共享,搭建了集成質量安全、形象進度、模型瀏覽等五大模塊的BIM平臺。“BIM管理平臺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施工人員和建筑材料的管理效能。讓施工過程中的問題能得到及時處理,較大程度地解決了質量隱患。”白寶軍說道。

在白寶軍的帶領下項目BIM小組已榮獲香港國際BIM應用大獎、第四屆全國BIM大賽(龍圖杯)一等獎、中國建設工程BIM大賽一等獎等榮譽,得到了國家BIM專家組、中建協、中國BIM門戶網的一致好評,被評為“廣聯達BIM示范工程”。

 

 

情系建筑十四載 平凡崗位創佳績

投身建筑行業十四載,作為長期奮斗在一線的建設者,白寶軍在平凡的一線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工作成績,為企業發展獻力量,為行業進步獻智慧。他在參與建設“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工程項目”期間,先后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第八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廣東省優良樣板工程獎;在參與建設“華潤深圳灣國際商業中心項目”期間,先后榮獲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第四批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廣東省模范職工小家”稱號、廣東省“青年文明號”稱號。

其個人先后榮獲2015年香港國際BIM綜合應用大獎、2015年中國建設工程BIM大賽“卓越工程項目一等獎”、2016年榮獲第四屆全國BIM大賽一等獎,2017年獲廣東省省級工法2項并榮獲“南粵匠心企業”稱號。

40年的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成就。中國建筑業從竹制腳手架到空中“造樓機”的巨變,一座座摩天大樓刷新城市的天際線,也創造了世界奇跡。面對新時代,建筑業已有堅實的發展基礎,更有艱巨的困難挑戰。“作為一名中國建筑人,我們要做的,就是堅守匠人精神,守護著每一棟建筑成長。”白寶軍抬頭望著自己守護了四年的“春筍”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