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建設治療新型肺炎疫情專項應急工程需要,現緊急征調人員返回武漢支援。做好連續作戰準備,不講任何條件。”春節期間,一紙緊急征調令在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的眾多工作群里廣泛傳播,與病魔爭奪時間,形勢已刻不容緩。為支援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華南分公司執行總經理劉文率隊逆行回漢,21名建設者星夜馳援……
接到了緊急征召令的時候,華南分公司的項目經理李繼偉在湖北黃岡陪著兩個孩子看動畫片,終日奔波在項目的他,一年中也只有這時能跟家人團聚。得知消息的妻子在廚房偷偷抹淚,李繼偉簡單囑咐了幾句便火速趕往火神山醫院。他說,“我是武漢伢,更是一名中共黨員!災難和困難面前,必須履行我的黨員責任,迎難而上,這是我的使命。”
十天內完成正常情況下需要兩年的工作量,“快進鍵”的背后意味著超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即便是對擁有二十余年項目經驗的李繼偉而言,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他需要組織協調成百上千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數十臺轟鳴的工程機械,保障無數個高規格箱式板房順利搭建,“醫院項目的板房跟其他項目不一樣,‘火神山’的活動板房是負壓病房,配有衛生間污水處理、防止病毒外泄等特種設備。”李繼偉告訴記者。為確保這些具有傳染病防病功能的板房吊裝精準、嚴密拼接,他堅持兩班倒,每天不間斷工作至少15個小時,火眼金睛細致檢查每一個角落,指導督促工友完成施工任務,平時就大嗓門兒的他,第二天嗓子就已經沙啞。2月2日,火神山如期交付,首批患者陸續入住,來不及緩上一口氣,李繼偉就又上火線,參與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擔任雷神山醫院C1區病房單元白班項目經理。
在“兩山”建設現場,他遇上了許多以前交情要好的同事。平時大家分散全國各地各自忙碌,偶爾聯絡卻見不上面。在現場大家雖然都戴著安全帽和口罩,仍能一眼認出彼此,互相之間簡短幾秒的加油打氣后,便又各自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原以為多年未見,總該是大家天南海北聊個盡興,卻沒想過會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成為并肩抗疫的戰友。大家眾志成城,一定能戰勝疫情!”李繼偉感嘆。
華南分公司的項目質量總監劉兆兵,是援建隊伍中的90后力量。他看到征召令的第一時間就主動請纓出戰。僅在家族群里發了一條“我去建設火神山了,在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應該在!”的消息,爭分奪秒安頓好父母便踏上征途。
抵達火神山的當夜,看到3.39萬平方米的建設現場燈火通明、燦如白晝,密密麻麻的工友們緊張有序地開展各項工序,網絡上爆紅的叉醬、嘔泥醬、小黃們組成的機械天團繁忙地運轉,劉兆兵頓時涌出一股大干一場的力量。來不及過多交接,他被分配到火神山醫院1-4號樓連廊區域,負責該區域板房專業施工。顧不得其他,這位90后小伙立馬忙活了起來。組織板房安裝材料、協調安裝勞務人員、復核集裝箱吊裝質量,擔心延誤交付,他索性扯開嗓子自己在工地上動員拉人,跟著勞務隊伍一起施工,每天接續作戰20多個小時,忙得甚至來不及喝水,累到吃飯時就直接坐在地上捧起盒飯大口大口吃。“幾千個患者都在等著,一刻也耽誤不得!”他說。
火神山交付后,劉兆兵沒有跟隨大部隊撤離,他跟李繼偉一樣,前往雷神山參與援建。在這里,他的工作量只增不減,不僅要負責勞務協調、組織材料進場、安排工序穿插,還承擔起板房玻璃、門窗、傳遞窗等硬件設施的質量檢查。“我不能像醫生護士一樣救死扶傷,但我可以保障每一間病房的質量,讓醫護人員和患者沒有后顧之憂”,他堅定說道。為避免出現裂縫,他帶著施工圖紙化身人工“糾錯儀”,趴在裝好的玻璃門窗上,生怕放過一絲隱患。連續十多天的超負荷工作,腳跟裂了,鞋子也破了,在現場都是瘸著腿走路。劉兆兵說:“能夠參與這場鍛煉初心的建設,我覺得無比自豪,希望疫情早日消弭,期待武漢櫻花再開之日!”這是一次沒有硝煙的戰役,這是一次眾志成城的馳援,這是一次初心使命的淬煉。如今,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頭,兩大“神山”為當下武漢嚴峻的疫情形勢疏解了不少壓力,火神山醫院已有13名治愈患者出院,雷神山ICU病房正式投入使用。“筑者仁心,百煉成鋼。我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正在居家隔離觀察的劉文欣慰地說。